家庭暴力是一种在家庭或亲密关系中发生的身体、精神或情感上的虐待行为,通常是由一方对另一方施加权力和控制。今天,我们对家庭暴力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方面进行详细阐释。
家庭暴力的概念演变
家庭暴力的定义在法律中是多维度、多层次的。在早期的《婚姻法司法解释(一)》中,家庭暴力被定义为通过殴打、捆绑、残害等手段,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。
2015年实施的《反家庭暴力法》对此进行了更新和扩充,不再仅限于身体暴力,还包括了精神暴力,如经常性谩骂和恐吓。所以,家庭暴力不只局限于“动手”,不适当的“动口 ”也会触碰到法律禁区,法律也没有对伤害后果提出要求。
律师点评
- 伤害后果的认定
家庭暴力不仅包括身体暴力,还包括精神暴力,如经常性的言语侮辱和恐吓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要充分理解和适用现行的《反家庭暴力法》。
- 法律适用的优先级
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的规定,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。也就是说,《反家庭暴力法》应当优先适用,而不是旧的婚姻法或其解释。
- 对新法的学习和适应
法律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,我们应当及时了解和学习新的法律法规,避免因停留在旧有认识而导致判决出现问题。
家庭暴力的推定问题
离婚案件中,涉及家庭暴力的举证比较困难,如果女方提供了门诊病历、医疗费票据和报警记录,指认男方存在家庭暴力,但遭男方否认,法庭能否认定男方有施暴行为?
家庭暴力往往发生在家里,比较隐蔽,所以很难会有证人证言的证明。
司法实践中,应注重间接证据的作用,在通过间接证据组成的证据链能够基本认定加害人的暴力行为时,可以实行证明必要性移转,即加害人主张自己没有实施暴力行为的,应当举出证据加以证明,否则应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。
当然,证明必要性移转不是随便适用的,其前提必须是提出主张的当事人已经提供了相当的证据,这些证据虽然不足以完全证明,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证明对方施暴行为的存在。
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侵害权益、影响家庭和谐的社会问题。正确的法律适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。作为法律从业者,我们有责任和义务,确保每一项法律条款都能被准确、恰当地适用,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。
家庭暴力不仅仅是个家庭问题,也是个法律问题。正确的法律认定和适用,能有效地保障公民个人权益,维护家庭和社会和谐。因此,我们都需要有正确的法律意识,以及对新法律、新规定的及时了解和掌握。
©版权声明,本文由吴丛江律师|注会 税务师(联系方式:微信号Wucongjiang-lawyer)原创,首发于其个人网站。
原创不易,如有帮助,请多转发支持,转载请注明:https://wucongjiang.com/42/。